配资头条 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新闻 >> 正文

免息配资 焦点访谈丨AI虚拟调度员、AI兽医助手……人工智能赋能产业、智绘未来!

时间: 2025-03-14 | 作者: 免息配资

  最近,人工智能再度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今年两会就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作为当前创新速度最快的通用前沿技术,人工智能正加速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赋能传统产业,催生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位于江苏的一家造船厂的焊接车间最近新来了一位智能机器人员工,不像很多生产线上只能走固定路径焊接固定位置的工业机器人,这位最新研制的智能电焊机器人本领很强,工人们扔给它不同尺寸不同形状的工件,它都能又快又好地焊接完成。

  智能机器人工程师 王晨光:这款机器人产品焊接精度能够达到0.5毫米,可以长时间连续性工作。同时能够规划避障的路径,不需要人工去示教、编程,也不需要人工导入模型或者图纸,工件随意放上工作台就可以自动识别并且焊接,焊接过程全面自动化和智能化。

  工业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是衡量一个国家高端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目前,中国工业机器人保有量全球第一,超过200万台,但绝大多数是采用预编程模式工作,适合大规模、批量化生产制造场景。

  智能机器人工程师 王晨光:如果要换活儿或者换产线,那就需要人工去重新编程,最简单的编程工作也需要花费半天或者一天的时间,还有调试,而绎焊机器人加持了人工智能,几秒钟或者十几秒钟就可以完成场景切换,能够适应个性化的复杂生产场景。

  工业机器人智能化是中国智能制造迈向高端化的重要技术方向。这款智能电焊机器人的本领是如何练就的呢?在位于北京海淀区的这家机器人公司,我们找到了答案。

  北京配天技术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 郭涛:绎焊机器人系统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用具身人工智能加持的新一代机器人系统,我们给它加了眼睛和大脑,这已经跟传统工业机器人完全不一样了,它具有非常高的智能化。眼睛是一个3D扫描系统,可以通过扫描把全场景记录下来,就能够识别出这个工件到底是什么,通过逆向建模就可以分析这个工件上有哪些焊缝,再通过大脑去匹配如何把焊缝连接起来。大脑集合了最新的深度学习技术、强化学习技术,以及具身大模型技术,建立了一整套训练数据集和工具链,通过这样的工具链把海量焊接工件放进去,形成快速学习和自己不断尝试调优的过程。有了这样一个模型,我们眼睛看到了什么东西,就能快速在机器人的大脑里面形成它的焊接加工路径,最终形成完整的焊接工艺参数,实现一键式焊接。

  中国信通院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 魏凯:这种具有自我感知、自主决策、自主行动的机器人,比如焊接机器人进入工厂可以大大加快柔性生产的步伐,人工智能技术在工业上的应用不是这几年才发生的,经历了很长时间,尤其是机器视觉,这种技术在安全生产、产品质量检测这些环节上的应用已经相当普遍了。

  一家位于重庆的新能源汽车工厂的总装车间,工人们只需要一套智能检测系统,就能实时对全车10000多个零部件的安装型号、安装角度进行在线检测。

  山东青岛的这家智慧工厂,今年开始采用整机外观AI视觉检测,平均每分钟就能下线约十台智能冰箱。

  除了生产一线的人工智能视觉检测,随着大数据、5G、工业互联网、数字孪生等新一代数字化技术的广泛运用,人工智能在制造业的应用已经覆盖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质量管控、供应链物流、营销服务等制造价值链的各个关键环节。

  一家全球特钢行业中的首家“灯塔工厂”每年可以生产690万吨特殊钢材。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和高精度感应仪器结合,他们解决了特钢行业多品种、小批量与规模化生产之间的矛盾,能够实现产品的柔性定制。

  在兴澄特钢研发中心,企业还采用最新研制的人工智能金相检测系统,大大提高了特种钢材的研发效率。

  一家位于河南焦作的新材料企业,有上万台自动化生产设备,危化风险高,为了解决企业安全管理难题,最近他们就用上了人工智能安全生产大模型。

  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智能信息部部长 刘海庆:只需一部手机就能实现多类型、多领域、多维度安全能力获取,极大节省了安全运行的资金成本和时间成本。

  中国信通院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 魏凯:根据去年我们院对200多个大模型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案例来分析来看,大模型在制造业领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微笑曲线的两端。所谓微笑曲线的一端是研发设计,另外一端是客户服务、营销环节,中间是生产制造。

  作为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和通用技术,人工智能被认为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发表的论文数量居世界首位,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6000亿元,我国人工智能产业链完整、创新能力强、应用场景丰富,正推动实现各行业的数智化转型,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国家电网武汉供电公司供电服务指挥中心,一个叫艾丽的AI虚拟调度员正在派发调度操作指令。

  国家电网武汉供电公司供电服务指挥中心负责调度的配电网线路有2400多条,总里程达8000多公里。人工调度员每处置一个故障,平均需要来回打五六个电话。

  从2024年5月开始,武汉供电公司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推出了AI虚拟调度员。它既是一个无形的数智人,又是一个智能调度平台,能做到“一对N”,也就是同时对多个检修项目多个工作人员同时发起会话,调度指令的流转时间由人工时的每项平均4分钟缩短至30秒,极大提高了调度效率。

  据了解,人工智能虚拟调度员系统已经进行了多次演练和小范围试用,目前正处于快速迭代和成熟的阶段,时机成熟后将在国家电网武汉公司全面推广和应用。

  除了电力生产调度,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应用落地,还为农业、畜牧业的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这里是位于河南南阳的一家现代化养猪场。这里的饲养员已经用上了AI应用兽医助手。一家企业利用AI技术构建了智能监测系统,通过在猪舍中安装各种传感器和摄像头,实时收集猪的声音、图像、体温等数据。

  这家养猪企业的AI助手还最新接入了DeepSeek。DeepSeek无疑是今年最热门的通用大模型,凭借“好用、开源、免费”火爆全球,遍地开花,各行各业纷纷接入。

  深圳一家机器人公司正在进行全球首例多台、多场景、多任务的人形机器人协同实训,探索人形机器人从单机自主向群体智能进化。人形机器人走向通用、走向生产一线正是国际人工智能科技竞争最激烈的领域之一。

  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事关我国能否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战略问题。人工智能在生产端的应用,大大促进了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升了检验检测、产品研发、安全管理、生产调度等方面的效率、准度和精度。同时还在农业等行业也有了更多的用武之地。这些都让我们感受到了人工智能赋能生产端的无限可能。今年,国家还将出台措施,深入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推动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不断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编辑丨瞿贵祥 冯成 季捷 李筱

  摄像丨徐鹏 杨瑶 王晓梵 王昭顺

  策划丨牛彦敏 余仁山

  剪辑丨郑昱

【编辑:曹子健】
推荐平台
热门推荐
证券时报记者 张一帆 本周(3月24日至28日)A股主要指数震荡整理。上证指数本周累计下跌0.4%,收于3351.31点;深证成指本周跌0.75%、创业板指跌1
 据南方财富网概念查询工具数据显示,水泵龙头公司有:   利欧股份002131:水泵龙头股。3月27日消息,利欧股份5日内股价下跌4.49%,今年来
 光明网讯(记者 赵艳艳 实习生 高子彦)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作为全球最大的旅游消费市场之一,2024年的中国文旅市场展现出前所
  2024年,中国经济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发展成绩单。   全球创新指数排名提升到第11位,前11个月汽车出口584万辆、居世界首位且再创历史新高,中欧班列累
 中新网宁波1月3日电(项菁 张云霞)生产、组装、打包……新年伊始,在位于浙江宁波余姚市马渚镇的一家塑业公司无尘车间里,各条生产线火力全开,工人们正加紧组装新
 中新网西宁1月3日电 (孙睿 万明)记者1月3日从青海机场有限公司获悉,2024年度,青海格尔木机场完成航班起降3648架次、旅客吞吐量32.7万人次、货邮
 央视网消息:1月3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2025年,将实施提振消费专
 中新网南京1月3日电 (记者 朱晓颖)2025年江苏省交通运输工作会议3日在南京举行。会间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江苏全年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23
 中新网崇左1月3日电 (骆远柱)1月3日,广西左江治旱黑水河现代化灌区工程开工建设。该工程是国家《“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和《广西水网建设规划》等规划提出
旅客在杭州东站乘车。(资料图)汤鑫严 摄   中新网杭州1月3日电(记者 王逸飞)5日0时起,全国铁路将实施第一季度列车运行图。3日记者从铁路杭州站获悉